什么是中央委员中央委员指一个党派或团体的中央委员会的正式成员的。
关于什么是中央委员以及中央委员指什么,中央委员是什么意思,中央委员会指什么,中央委员是什么职务,中央委员是干什么的等问题,小编将为你整理以下的生活小知识:
什么是中央委员
中央委员指一个党派或团体的中央委员会的正式成员的。凡是以中央委员会作为全国性领导机构的党派或团体都有中央委员。
如中国共产党中央委员会委员、中国国民党中央委员、民革中央委员、民进中央委员、中国共青团中央委员等。
中央委员什么级别
中央委员本身不是具体职务,因此没有明确的行政级别。
但是中央委员通常都兼有具体的党政职务,一般能当选中央委员的至少是副省部级以上的领导人,都有相当高的(副省部级以上)行政级别。
在中国,中央委员通常指的是中国共产党中央委员会委员。
根据《中国共产党章程》规定,中央委员,是由在中国共产党全国代表大会选出,每届任期五年。
全国代表大会如提前或延期举行,它的任期相应地改变。
中央委员会委员和候补委员必须有五年以上的党龄。
中央委员会委员和候补委员的名额,由全国代表大会决定。
中央委员会委员出缺,由中央委员会候补委员按照得票多少依次递补。
中央委员会全体会议由中央政治局召集,每年至少举行一次。
中央政治局向中央委员会全体会议报告工作,接受监督。
在中国共产党全国代表大会闭会期间,中央委员会执行全国代表大会的决议,领导党的全部工作,对外代表中国共产党。
中央委员是什么级别的干部
中央委员一般特指中国共产党中央委员会委员,是每五年举行一次的全国党代会(中国共产党全国代表大会)选举产生的党内高级干部。
值得注意的是,中央委员仅仅只是一个党内身份,不是具体的职务,并没有明确的行政级别。
但是,能够当选中央委员的往往会担任重要的党、政、军、群职务,一般都是正省(部)级及以上的干部、副战区级及以上的军官。
首先,介绍一下中央委员会和中央委员的有关概念。
中央委员会是一个组织,是党内的最高领导机关,领导全党全国的工作,我们常常听到的党中央就是其简称。
中央委员会的成员包括委员和候补委员,二者是全国党代会投票产生的,每届的任期都是五年,中途没有特殊情况不会退出,可以参加每年1到2次的中央委员会全体会议。
两种成员最明显的区别在于,中央委员在参加全会时有投票、表决的权力,而中央候补委员虽然能参会、发言,但没有最终的表决权。
然后,介绍一下中央委员的组成。
以2017年选举产生的204位中央委员为例,基本都是时任的正省(部)级及以上的干部,以及副战区级及以上的军官,大致包括下面几类:
1、正省(部)级以上的党员干部和正战区级以上的军官。
这是我国党员干部的巅峰,每届的名额在50个左右。
2、正战区级军官(上将),名额会略多于20个。
3、极少数重要岗位的副战区级军官(中将),名额大约10个左右。
4、中央机关、国家部委、群团机关等单位的主要领导,名额大约在60-70个左右。
5、地方党政一把手,即书记和政府主官,名额会略少于60个。
可以看到,能够当选中央委员的正省(部)级干部仅有120余位,而时任的正省(部)级干部会超过200位,占比大概只有一半左右。
也就是说,不是所有的正省(部)级干部都能成为中央委员,只有其中的佼佼者才能顺利当选。
同时,年龄超过64周岁的正省(部)级干部一般也不能当选中央委员。
因此,可以简单地认为,中央委员小优于正省(部)级。
最后,介绍一下当选中央委员的条件。
截止2021年,我国的党员人数超过了9500万,在这么庞大的基数中只选出200多位中央委员,可想而知一定要经历多重考验,会好中选优、优中选强。
一般而言,中央委员都是从各地区、各部门、各战线的优秀党员骨干中进行选拔,政治坚定、素质优秀,能够确保党中央的决策部署落地见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