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胸苦恶鸟百科?白胸苦恶鸟是中型涉禽的。关于白胸苦恶鸟百科以及白胸苦恶鸟百科,白胸苦恶鸟是保护鸟类吗,白胸苦恶鸟幼鸟饲养,白胸苦恶鸟是不是保护动物,白胸苦恶鸟是国家几级鸟类等问题,农商网将为你整理以下的生活知识:
白胸苦恶鸟是国家保护动物吗
是的,白胸苦恶鸟是国家保护动物的。
在福州市公安局建新派出所民警的帮助下,一只国家“三有”保护动物——白胸苦恶鸟,受到及时救助并被送往福州市动物园。
经了解,当日有群众向建新派出所报警:其出门散步路过仓山区建新镇洪塘新城北区公交车站附近江边时,发现路边有一只鸟,挥手驱赶它,它也不走。由于担心它继续待在那里会饿死或被人抓走,报警人将它带回家喂食。
报警人和朋友通过手机搜索,发现这只鸟可能是国家保护动物,便将它送到建新派出所。民警将它的照片发给福州市动物园管理处鉴定。
它被确定为是白胸苦恶鸟,是国家“三有”保护动物,即国家保护的有重要生态价值、有科学价值、有社会价值的陆生野生动物。据了解,白胸苦恶鸟被列入中国国家林业局2000年发布的《国家保护有益的或有重要经济、科学研究价值的陆生野生动物名录》。
白胸苦恶鸟百科
白胸苦恶鸟是中型涉禽。
上体暗石板灰色,两颊、喉以至胸、腹均为白色,与上体形成黑白分明的对照。
下腹和尾下覆羽栗红色。
成鸟两性相似,雌鸟稍小。
头顶、枕、后颈、背和肩暗石板灰色,沾橄榄褐色,并微着绿色光辉。
白胸苦恶鸟两翅和尾羽橄榄褐色,第1枚初级飞羽外翈具白缘。
额、眼先、两颊、颏、喉、前颈、胸至上腹中央均白色,下腹中央白而稍沾红褐色,下腹两侧、肛周和尾下覆羽红棕色。
幼鸟面部有模糊的灰色羽尖,上体的橄榄褐色多于石板灰色。
白胸苦恶鸟部分为留鸟,部分为夏候鸟。
常单独或成对活动,偶尔集成3-5只的小群。
多在清晨、黄昏和夜间活动。
白天常躲藏在芦苇丛或草丛中,轻易不出来。
晨昏和晚上活动时常伴随着清脆的鸣叫,善行走,无论在芦苇丛上或地上,行走都很轻快、敏捷。
列入中国国家林业局2000年8月1日发布的《国家保护的有益的或者有重要经济、科学研究价值的陆生野生动物名录》。
该物种分布范围广,不接近物种生存的脆弱濒危临界值标准(分布区域或波动范围小于20000平方公里,栖息地质量,种群规模,分布区域碎片化),种群数量趋势稳定,因此被评价为无生存危机的物种。
苦恶鸟的民间传说
关于苦恶鸟的中国民间许多传说,可以归纳成两大类:
一类是说这种鸟为一个苦媳妇所化,被恶家姑折磨虐待而死,化为怨鸟,所以叫起来总是“姑恶姑恶”。
苏东坡、陆放翁等人都有咏姑恶诗,可见宋朝已经有了这传说。
另一类传说则与这恰恰相反,说是不孝妇所化。
从前,有家人养了一个童养媳。
婆婆特别心狠毒辣,经常百般刁难虐待媳妇。
这一天,婆婆又破口大骂媳妇,并不停毒打她,媳妇不堪折磨顶了一句嘴。
婆婆一听,这还得了,竟然敢顶嘴!于是下手愈狠。
不知过了多久,媳妇不再动弹。
婆婆一看,已经没有呼吸了。
一不做二不休,婆婆拿来家里的杀猪刀,把媳妇剁成一块块放在腌肉的缸里。
过了些日子,婆婆想看看情况。
刚揭开大缸,一只黑色的鸟飞出来。
一边扑棱着飞到了屋外,一边苦苦地悲鸣“苦啊苦啊”。
——这就是苦恶鸟的由来。
扩展资料:
苦恶鸟属于鹤形目秧鸡科的一属。
苦恶鸟的别名很多,古人称它为“姑恶”,又名苦鸟。
北方人称为苦哇鸟,又称苦娃子。
它是秧鸡的一种,广东人称为水鸡。
苦恶鸟是水鸟,动物学家称它们为“中国种的白胸水鸡”,是中国民间传说最多的野鸟之一。
它的土名叫来叫去总离不了“苦”字,就与这些民间传说有关。
苦恶鸟是出产在南方的鸟,从我国的福州以南,直至缅甸、印度和南洋都有,因此香港也是它们的栖息地之一。
它们有时在夏天会从炎热的南方飞到长江一带去避暑。
这时正是它们不停“苦苦”地叫着的季节。
这也就是沿江各省发生关于苦恶鸟各种传说的由来。
苦恶鸟的传说虽多,但平常总不大容易见到。
这是因为它们不喜欢高飞,又不栖息在树上,而是藏身在河边或低洼地方的草丛中。
虽然喜欢不停的苦叫着,但是一听到有声响,就寂然贴伏在草丛里不动,所以很难有机会见到它们。
只有偶然在稻田或低地上觅食,无意被人撞见了,它就一溜烟窜入草丛中,这时才有机会可以看见,但有许多人,又不会知道这就是有名的苦恶鸟。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苦恶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