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建头条网 / 头条科普 / 正文

封禅的目的是什么,封禅的目的是什么高中语文

2024-04-01 21:03 阅读了

  封禅的目的是什么封禅的目的是为了表达出对于大自然的虔诚与恭敬的。

  关于封禅的目的是什么以及封禅的目的是什么高中语文,封禅的目的是什么意思,封禅的目的有哪些,封禅的原因,封禅的三个条件等问题,小编将为你整理以下的生活小知识:

封禅的目的是什么

封禅的目的是什么

  封禅的目的是为了表达出对于大自然的虔诚与恭敬。

  作为四大文明古国之一,中国历来就有着文明之邦的称号,中华民族也一直将良好的道德品行作为自己人生追求的目标之一,并在生活当中尽力将其体现实施出来。

  而除了这种个人道德层面的礼仪外,中国社会还有着另外一种不可忽视的礼仪,那就是有关于祭祀等重大活动的典礼规范。

  在中国古代品类繁多的活动当中,封禅作为其中最为受到统治者重视的事情之一,其规模也显得无比隆重正式,成为中国古代文化的重要组成内容。

  一、封禅行为的产生在中国古代具有文化性和自然性的双重特征

  1、封禅最早来源于人类对于自然的崇拜敬畏

  从四足行走,到茹毛饮血,再到寻穴而居,最后再到自行建造房子,人类文明的发展历程不可谓不漫长曲折。

  虽然从智力上来看,人类当然处于万物之巅,但正所谓天道不仁,以万物为刍狗,与其他生物相比,人类在大自然面前其实也是一样的脆弱。

  尤其是在古代社会生产力水平极为低下的情况下,人类不仅面临着来自其他生物的巨大威胁,如猛兽的袭击,大自然的每一次变化更是令人防不胜防,暴雨、狂风、冰雹、闪电都可谓致命,生活在这样的环境中,人类便开始对大自然产生一种既崇拜又敬畏的复杂情感,并试图通过一系列活动来获得它的青睐与庇佑,从而保障自己的生存。

  因此,在早期的人类社会当中,大自然是他们日常生活里十分重要的内容,众多与大自然相关的事物也就此产生,如神话故事、封禅祭祀都是这个时代下的产物。

  封禅,其中封指的是祭天,禅则指的是祭地,其主要目的就是为了表达出对于大自然的虔诚与恭敬。

  有关于封禅活动的具体产生时间,现如今的学界并未出现一个确定的结论,但在《管子·封禅篇》当中却有着这样的描述:昔无怀氏封泰山,禅云云;虙羲封泰山,禅云云;神农封泰山,禅云云;炎帝封泰山……周成王封泰山,禅社首:皆受命然后得封禅。

  也就是说,最早在中国还处于三皇五帝的历史阶段之时,封禅活动便已经出现并深深受到当时统治者的重视,并在之后也一直流传继承下来。

  此后虽然中国古代的社会生产力水平相比之前已经得到了一定程度的提高,但从整体上来看,大自然对于人类来说仍然是一个神秘的、强大的却又无常的存在。

  因此,即便是如秦始皇、汉武帝那般手握全国最高权力的封建王朝统治者,也需要通过举办封禅典礼的方式来博得大自然的欢心,从而最大限度地巩固自身的统治。

  另外,经过数百年乃至千年的发展,封禅早已成为中国古代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受到了上至君臣下至平民百姓的普遍认可。

  若是封禅典礼完成得足够出色,举办得足够成功,对于当时的封建王朝来说自然可以起到锦上添花的作用。

  除了复杂的政治目的外,包括封禅在内的祭祀活动当中与生命有关的内容也不可忽视。

  作为一个人生当中无法逃避的事情,死亡永远是一个沉重的话题。

  而对于皇帝这种在古代至高无上的个体来说,留恋生命的情感在他们身上表现得往往更加强烈。

  因此,追寻长寿乃至永生也是他们一直想要触及的目标,而这个目标的完成很显然并非人力所能及,寄希望于大自然就成了他们的普遍选择。

  封禅不仅本身就是他们表达对大自然崇敬情绪的重要方式,封禅的对象——山岳,本身也是长寿的象征,封禅行为便成为了古代皇帝们试图获得长生的表现形式。

  2、从思想层面巩固自身权力的重要举措

  前文已经说道,受到社会生产力水平的制约,早期人类对于大自然产生了一种既崇拜又敬畏的心理。

  而山岳作为一种能够直接体现出大自然宏伟壮丽的事物,自然就成了人们这种复杂心理的重要的表现:山者,万民之所瞻仰也,草木生焉,万物植焉,飞鸟集焉,走兽休焉。

  正是山岳这种独特的地位与形式,导致它成了古人表达对大自然崇敬的主要载体,乃至成为人们心中对于神灵、天的直接想象。

  因此,对于古代封建统治者来说,如果能够将这一心理特征利用起来,那么就将达到愚民和突出自己的目的,并最终从思想层面极大稳固自身的统治,封禅行为的政治性就体现于此。

  另外,在汉武帝时期,儒家学者董仲舒在前人的基础上,创设性地提出了天人感应理论。

  在这一理论下,飘渺的天与实在的人之间建立了某种特殊的联系,他们相互影响又随时变化。

  当然,天才是绝对的主体。

  一方面,如果一个皇帝可以证明自己的权力是受到了上天的认可,证明自己是天命之人,那么这一理论将为其统治性的稳固再添砖加瓦,封禅便成为了皇帝实现这一证明的主要方式。

  但另一方面,这一理论其实也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皇帝的权力,时刻警醒皇帝不可滥用权力,否则就将遭受来自上天的惩罚,这也是董仲舒创设这一理论的重要目的。

  最后,为了从思想层面维护自己的统治,周公旦在夏商两朝祭祀礼仪的基础上创设了周礼这一整套理论体系,并将以礼治国作为周王朝的治国方针政策。

  此后到了春秋时期,虽然整个社会呈现出礼崩乐坏的趋势,孔子却在周礼的基础上建立了儒家学说,礼则是儒家学说当中最为核心的内容之一。

  因此,中国古代的政治文化很早开始就已经与礼仪制度结合起来,以至于达到了一种不可分割的地步。

  在这种社会环境下,维护礼仪制度,就很大程度上成为了维护和巩固现有政治体系与格局的方法。

  而封禅作为从古以来就堪称盛大的礼仪,在这一点上的体现自然更加明显和重要。

   二、泰山凭借其独特的环境成为了古代进行封禅的最重要地区

  1、泰山自身的地理位置较为优越

  事实上,如果仅仅从山这一角度来看待泰山,其实泰山在中国众多的名山当中确实算不上出彩。

  在海拔层面,泰山的主峰玉皇顶不过一千五百三十二米,哪怕仅仅是与和它齐名的另外四岳相比,它也只能排上个第三。

  但是,在泰山西部是平坦广阔的华北平原,东部是一望无际的大海,南面汶、泗、淮三水交接,它自己则是屹立于同样平坦的齐鲁平原。

  正所谓矮个子里选高的,泰山虽然本身的高度并不算出众,但它与周围的其他地形相比起来,却依然算得上是绝对的庞然大物。

  在这种情况下,一旦登上泰山,杜甫诗中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的感觉自然便扑面而来,皇帝则对这种感觉十分偏爱。

  2、泰山具有非常浓厚的文化背景

  在前文所提到的《管子·封禅篇》一文当中,一共有包括炎帝、黄帝在内的十二位古代先贤对泰山进行了规模浩大的封禅典礼。

  也就是说,从中华文明开始形成之时,泰山就已经通过这些祭祀活动确立了其自身独特的地位,成为全国所有名山当中的独一份。

  此后随着时间的发展,这种特殊性不断得到验证和加强,无论是秦始皇、汉武帝、汉光武帝这种政绩卓著的能人,还是如宋真宗这般平平无奇的庸人,都将在泰山进行封禅活动作为了彰显自身皇权的体现。

  当然,也正是因为宋真宗去了,此后再也没有皇帝去泰山封禅,这也不得不说是一个一颗老鼠屎坏了一锅汤。

  3、秦始皇的泰山封禅具有重要的示范性作用

  最后,虽然泰山封禅并非是从秦始皇开始,秦始皇却无疑是所有的泰山封禅者当中绝对不可忽视的一位。

  而他当时之所以会选择去泰山,也有着自己的政治考量。

  一方面,儒生作为治理国家的重要帮手,对于秦始皇却长期持以怀疑轻视的态度,为了从心理层面征服他们,秦始皇选择了泰山封禅这一在儒家理论体系当中占有重要地位的行为。

  另一方面,齐国在春秋战国时期长期作为东方大国,且是齐国当中最晚被征服的国家,对于政治核心处于西陲的秦朝来说,如何稳固自己在当地的统治是一个不得不解决的问题。

  而由秦始皇亲自前往地处齐鲁大地的泰山进行封禅,就成为解决这个问题的有效方法。

   三、总结

  总的来说,封禅之所以会在古代具有如此重要的地位,既是源自于人们从原始时期便存在的崇敬自然观念,也是历朝历代封建王朝为了巩固自身统治的主动选择。

  虽然从实际来看,泰山封禅似乎有些劳民伤财,甚至还有一定的危险性,但如果从政治的角度来看,它却是古代皇帝彰显皇权的重要体现方式,在收买人心方面有着不可忽视的作用,这是无法用实际物质来进行计量的。

  当然,封禅也要自己有着真本事才能去进行,否则只会显得像个笑话。

什么是封禅

  封禅是古代祭祀天地的仪式。

  封禅,封为祭天多指天子登上泰山筑坛祭天,禅为祭地多指在泰山下的小丘除地祭地。

  即古代帝王在太平盛世或天降样瑞之时的祭祀天地的大型典礼。

  封禅,最早出现于《管子•封禅篇》,后太史公在《史记•封禅书》中曾引用《管子•封禅篇》中的内容,并对其内容加以演释,唐代张守节解释《史记》时曾对封禅进行了释义,并指出了封禅的目的。

  大意是说,在泰山顶上筑圆坛以报天之功,在泰山脚下的小丘之上筑方坛以报地之功。

  战国时齐鲁有些儒士认为五岳中泰山为最高,帝王应到泰山祭祀。

  秦始皇、汉武帝等都曾举行过封禅大典。

  《五经通义》云 易姓而王,致太平,必封泰山,禅梁父,天命以为王,使理群生,告太平于天,报群神之功。

  所以封禅活动实质上是强调君权神授的手段=封禅仪式在中岳嵩山和东岳泰山中都曾举行过,但以泰山的次数多且影响大而出名,自秦皇开始.至宋真宗止,共有六帝十次封禅泰山。

  虽然到宋朝之后不再进行封禅,但崇拜活动却进一步扩大,黎民百姓无不知神山泰山。

什么是封禅?

  封禅,是中国古时候统治者举行的一种祀典。

  封为祭天,禅为祭地。

  封禅就是祭天地。

  封禅产生于什么时候,有两种不同的说法。

  司马迁在《史记·封禅书》里认为,封禅产生于伏羲氏以前的无怀氏。

  无怀氏曾封泰山,禅云山。

  春秋时期,齐桓公称霸诸侯后,想举行封禅,管仲说,古代封泰山,禅梁父(编者注:山名,在山东泰安市东南,泰山的支峰)者七十二家,知名的有无怀氏、伏羲、神农氏、炎帝、黄帝、颛顼、帝喾、尧、舜、禹、汤、周成王,皆受命然后得封禅。

  经管仲劝说,齐桓公才停止封禅。

  马端临则认为七十二家的说法是陋儒之见,诗书所不载,非事实,所以他在《文献通考》中叙封禅是从秦始皇开始的。

  我们且不说七十二家封禅是否确有其事,封禅思想产生很早是无疑的,至少不晚于齐桓公时。

  封禅起源于人们对大自然的崇拜,进入阶级社会,封禅被统治阶级所利用,成了欺骗、愚弄人民群众的工具。

  封与禅一般都是同时进行的。

  封,都在泰山。

  据说,这是因为泰山是东岳,东方主生,是万物之始,阴阳交替的地方;

  也有说因为泰山上有金箧玉策,能知人寿命长短。

  禅,在泰山附近的云云山、亭亭山、梁父(甫)山、社首山、肃然山,也有在会稽山举行的。

  封禅虽同时进行,但封的仪式重于禅的仪式。

  这是因为天在上,地在下,人们认为天为阳,地为阴,天高于地。

  实际上是因为天比地更能欺骗群众,天对统治者用处更大。

  封禅的仪式不但复杂,而且神秘。

  传说时代及夏、商、周三代,虽有封禅之说,但无具体记载。

  进入君主专制社会,虽有记载,但各朝各代的封禅仪式不尽相同。

  中国君权专制时代,举行封禅的皇帝,有秦始皇、汉武帝、汉光武帝、唐高宗、唐玄宗、宋真宗等。

  想封禅而未果的,有魏明帝、(刘)宋文帝、梁武帝、隋文帝、唐太宗、宋太宗等。

  自南宋后,皇帝到泰山封禅,形式上是废止了,但实质还保留着,这就是以后的几朝皇帝把封禅与郊祀合二为一了。

  明成祖永乐十八年(1420年),在北京南郊建天地坛,合祭天地。

  嘉靖年间,又将天地分祭,在北郊建方泽坛(即地坛)祭地,把南郊原建的圜丘改名为天坛,专门祭天。

  清朝时也在天坛祭天。

  进行一次封禅,是要耗费大量资财的。

  贞观初,唐太宗要封禅,魏徵进谏说:陛下东封,万国咸萃。

  须千乘万骑、供帐之费,动役数州,户口萧条,何以能给?封禅时动役数州,劳民伤财。

  贞观时期尚难支付封禅费用,耗费之巨可想而知。

  封禅并不会真给帝王添德行,有些有见识的人早已认识到,如西晋史学家司马彪就曾说过:帝王所以能大著于后者,实在其德加于人,不闻在封矣。

  唐太宗虽也想封禅,但他自己也认为:如朕本心,但使天下太平,家给人足,虽缺封禅之礼,亦可比德于尧舜;

  若百姓不足,夷狄内侵,纵修封禅之仪,亦何异桀纣!

  既然封禅耗费巨大,为什么历代统治者还那么热衷?答案很简单,因为封禅有维护统治的作用,他们利用人们对天的崇拜,进行欺骗。

  封禅的欺骗作用,归纳起来有如下4点:①告诉上天已经改朝换代,新的帝王是接受天命,代天统治群民。

  ②封禅可以粉饰太平。

  ③封禅可以让那些夷狄之邦感受大国威仪,从而朝奉。

  ④封禅能成仙。

  由于这些原因,尽管封禅劳民伤财,统治者也是乐此不疲的。

封禅的目的是什么,封禅的目的是什么高中语文

相关推荐: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