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产国际是什么组织共产国际是各国共产党的国际联合组织的。
关于共产国际是什么组织以及共产国际是什么组织与中国革命,共产国际是什么组织组织领导体制有何特点,共产国际是什么组织有日本人吗,共产国际是什么组织有哪些人,共产国际是什么组织人物等问题,小编将为你整理以下的生活小知识:
共产国际是什么组织
共产国际是各国共产党的国际联合组织的。存在于1919~1943年。
第三国际把马克思列宁主义作为理论基础.
它为自己规定的任务是团结工人阶级和劳动群众,推翻资本主义和帝国主义统治,确立世界范围的无产阶级专政.
建立世界苏维埃社会主义共和国联盟,彻底消灭阶级,实现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
共产国际什么时间解散的为什么
共产国际在1943年5月26日解散。
1943年5月15日,共产国际执行委员会主席团为适应反法西斯战争的发展,并考虑各国斗争情况的复杂,需要各国共产党独立自主地处理面临的问题,作出《关于提议解散共产国际的决定》。
同年5月22日,向全世界公布了这个决定。
同年6月10日,鉴于共产国际在某种程度上是为了反对协约国而创,而美国此时成为苏联拉拢以反对法西斯德国的非常重要对象,共产国际执行委员会决定共产国际正式宣告解散。
第三国际又名共产国际,是一个共产党和共产主义组织的国际组织。
1919年3月在列宁领导下成立,总部设于苏联莫斯科。
1943年5月15日,共产国际执行委员会主席团作出《关于提议解散共产国际的决定》,并于5月25日公开宣布《解散共产国际的决议》,声言这是为了适应反法西斯战争的发展,便于各国共产党独立处理问题。
共产国际什么时间解散的?为什么?
1943年5月15日 共产国际宣布解散.5月21日,在斯大林的办公室召开联共(布)中央政治局会议。
出席会议的除政治局委员和候补委员外,还有季米特洛夫和曼努伊尔斯基。
莫洛托夫宣读了共产国际执委会主席团关于解散共产国际的决议。
加里宁指出,敌人会利用这个行动。
而斯大林再次阐述了解散共产国际的理由:经验表明,无论是在马克思、列宁时代,还是在现在,由一个国际中心来领导世界上所有国家的工人运动都是不可能的……当我们建立共产国际的时候,我们过高地估计了自己的力量,以为我们可以领导所有国家中的工人运动。
这是我们的过错。
共产国际的继续存在会败坏国际主义的思想名声,这是我们所不想要的。
解散共产国际还有另外一个理由,这在决议中并没有提到。
敌人诬蔑各国共产党,说什么他们是外国的间谍,这也有碍他们在广大群众中进行工作。
随着共产国际的解散,敌人手中的这张王牌就被打掉了。
所采取的这个步骤无疑将巩固作为全国性工人阶级政党的各国共产党,同时也将加强以苏联为基地的人民群众的国际主义。
结果,联共(布)中央政治局会议一致通过了解散共产国际的决议。
与此同时,按照议定的程序,20日、21日,向各国共产党发出了解散共产国际的提议。
此时斯大林是比较着急的,20日他打电话给季米特洛夫说:要不要今天将主席团的决议交去付印?要快一点公布。
由于通讯的原因,没有能够按照斯大林的要求在当天公布。
但很快,5月22日《真理报》就公布了共产国际执委会主席团关于解散共产国际的决议。
实际上这是非常匆忙的,因为共产国际的大部分支部还没有反馈意见。
5月28日,斯大林就英国路透社记者的提问作了书面回答。
直到6月7日,根据各国共产党的反馈意见,季米特洛夫给斯大林和莫洛托夫送去了共产国际执委会主席团关于各国支部通过解散建议的决定草案以及给报刊的新闻公报稿。
6月8日,共产国际执委会主席团召开了最后一次会议,确定所有(现在存在并有可能通知决定的)支部一致批准关于解散共产国际的建议,宣布共产国际执委会、主席团和秘书处及国际监察委员会解散。
6月10日,《真理报》公布了共产国际执委会主席团1943年6月8日决定的通告。
6月12日,在斯大林住处召开了讨论共产国际解散的善后会议,决定在联共(布)中央特设国际联络部,委托其领导原共产国际的下属机构。
至此,存在24年的共产国际正式解散。
斯大林的战略和策略思考
从共产国际解散的经过可以看出:此事自始至终是在斯大林的指导和批准下进行的,它贯穿了斯大林的政治判断和政治意图。
从1941年4月开始酝酿,到1943年6月正式解散,斯大林曾两次提议解散共产国际,这大约有着战略和策略两方面的考虑。
第一,斯大林认识到:共产国际的领导体制已经不能适应变化了的国际形势和共产主义运动发展的实际需要。
共产国际是在第一次世界大战后,俄国十月革命成功、西欧工人运动高涨的形势下,为捍卫新生的社会主义国家、推动世界革命而建立的,其战略总任务是加速共产主义在全世界的胜利。
经过二十多年后,国际政治形势发生了极其重大的变化。
尤其是在指导各国革命几经挫折后,共产国际的领导体制的缺陷已经充分暴露,这不可能不引起作为共产国际实际领导人的斯大林的深刻思考。
正因如此,1935年共产国际第七次代表大会突出地强调了两点,一是,针对法西斯势力十分猖獗的形势,制定了建立反对法西斯的统一战线和反帝统一战线的政治路线;
二是,提出要改变共产国际的领导方式,要求共产国际执委会在把活动重点转移到制定世界工人运动的基本政治、策略路线的同时,要在决定任何问题时,从各个国家的具体情况和特殊条件出发,而且一般说来,要避免直接干涉各党的内部组织的事务。
共产国际的任务和职责的变化,说明共产国际的职能已经与共产国际成立之初大不相同。
共产国际七大的这两大决策,是与斯大林的认识密切联系着的。
同时,这种领导方式的改变,是否可以看作是斯大林在潜意识中对共产国际历史价值认识的一个变化呢?共产国际这种领导方式的变化,其结果必然是削弱共产国际执委会对各国共产党的控制,实际是削弱斯大林对各国共产党的控制。
换个角度也就是说,在斯大林的战略考虑中,共产国际所具有的战略地位和战略作用是逐渐下降的,其在国际共产主义运动中和苏联应对国际形势中的重要性逐渐下降了。
第二,在时机选择上,1940年冬至1941年春,苏德关系明显恶化,斯大林不能不做应对战争的准备。
其中一个重要的举措就是,为避免形成德国和其盟国日本东西夹击的局面,苏联与日本在4月13日签订了《苏日中立条约》。
提议解散共产国际,也是为此目的的一个措施。
联系此后季米特洛夫与苏共中央领导人日丹诺夫、扎哈罗维奇等讨论关于终止共产国际执委会活动时的谈话,斯大林分化德国与日本的关系的目的是比较明确的:通过解散共产国际,所有反共产国际的公约将一下子失去基础,从而可减少日本与德国形成东西两面夹击苏联的可能性。
当然,此举也有影响英美等资本主义国家对共产党和苏联的看法的用意,通过这一步骤,资产阶级将失去他们所说的共产党人服从于某一外国中心,也就是说他们是‘叛徒’这样一张最重要的王牌。
到了1943年,苏联在外交关系方面仍需要大的突破。
一是,虽然苏联取得了斯大林格勒战役的重大胜利,但战争的形势仍很严峻,需要盟国的大力援助;
二是,拟议中的第二条战线迟迟不得开辟,苏联独立承担着抗击德国法西斯的重担。
从减轻苏联的战争压力,争取在最短时间内击溃希特勒的期望出发,亟需推动美英开辟第二条战线。
因此需要与英美等国修好。
而英美等资本主义国家对苏联领导共产国际在世界开展共产主义运动是恐惧和担心的。
斯大林出此举措,应是消除英美疑虑,改善与英美关系的一大努力。
这也是他急于公布共产国际解散文件,共产国际在一个月间匆忙解散的主要原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