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胡锡进会俄语吗的知识点,福建头条网将为你整理了下面这些知识。
会的,胡锡进是会俄语的。
1989年11月,胡锡进毕业于北京外国语大学。毕业后,胡锡进成为一名记者。在那个时候,记者是无冕之王,收入、地位都非常高。但是,入行之后,老胡发现自己的优势并不明显。怎么回事呢?原来,胡锡进当过兵,精通俄语,但文笔不是特别好。因此,工作四年以后,老胡仍是一名普通编辑。老胡也非常苦恼,他一直在寻找出人头地的机会。
很快,机会便来了。1993年,南斯拉夫爆发内战,前方急需记者。得知这一消息,胡锡进给领导写了申请书。在申请书中,胡锡进陈述了自己的三大优势。其一,胡锡进当过兵,受过军事训练。他的身体素质、军事素养都不错。其二,胡锡进精通俄语,而南斯拉夫大部分人都会说俄语。因此,胡锡进有语言优势。其三,胡锡进做过四年新闻编辑,新闻采编能力有了很大提升。最终,胡锡进的申请书打动了领导。1993年,胡锡进被派往萨拉热窝,从事新闻报道。
3月19日,胡锡进抵达萨拉热窝。在巴尔干半岛,萨拉热窝被称为“欧洲火药桶”,第一次世界大战和波黑战争均起源于此。在萨拉热窝,胡锡进亲身感受到战争的残酷。有一次,胡锡进去采访一位将军,路上遭遇战事。胡锡进等人下车躲避,子弹从他的耳边飞过。好在胡锡进当过兵,胆量过人。他坚持采访,带回了大量的一手资料。1996年,胡锡进结束采访任务,回到国内。回国以后,胡锡进被提升为主任编辑,这是他事业的里程碑。
1997年,《环球时报》正式创刊。得知这一消息,胡锡进非常兴奋,他申请加盟《环球时报》。之所以做出这样的决定,胡锡进主要有三点考虑。其一,胡锡进虽然是主任编辑,但是在强手如云的《人民日报》,老胡的优势并不明显。如果他加盟《环球时报》,他就是副总编辑。其二,老胡去过萨拉热窝,深知“富贵险中求”的道理。要想发财,只能自立门户,自己创业。其三,90年代末期,报纸迎来大发展、大繁荣。胡锡进投身报业,一定可以有所作为。
1997年,胡锡进被任命为《环球时报》副总编辑。上台以后,胡锡进迅速找准定位,他将主要的关注点放在国际新闻上。之所以这样做,胡锡进有自己的考虑。在当时,大量农村人口进城打工。这些人文化程度不高,对军事、国际新闻特别关心。胡锡进看准这一点,将《环球时报》迅速做大。到2005年,《环球时报》已经成了有影响力的报纸。由于功勋卓著,胡锡进被提拔为《环球时报》总编辑。总之,胡锡进是如何当上《环球时报》总编辑的?这与他的智慧、策略分不开。